旧年,又是一年春来到,万物复苏、鸟语花香,正是人们户外游玩的好时机!
我每年的旅游踩点,总是在旅游淡季时,由他安排定当。记得,一年春节去铜陵,他说:“我给你到农家乐饭店,点一只美味‘杂碎’”,当时我莫明其妙?什么是“杂碎”。尔后在开餐上菜时,一个大牌男生端上半只“牛头”杂碎。我顿时惊恐万状,自我上岁以来尚未吃过杂碎,还是现代人“青出于蓝”。
考究“杂碎”二字,来自粤语,中国古典文献是见不到的。我考证到1903年梁启超游历美国,在《新大陆游记》一文中对杂碎馆的起源有详细的记述,应当是第一手资料。梁启超做了统计,当时单是纽约就有三四百家杂碎馆,遍布全市。全美华人以杂碎馆为生的有三千多人,“每岁此业收入可数百万”。梁启超还说“然其所谓杂碎者,烹饪殊劣,中国人从无就食者”。
由此可知,“杂碎”不是中国烹饪,也可知在1903年,中国本土不存在“杂碎”一词。否则梁启超必定会说明美国的“杂碎”,和广东或北京的“杂碎”有什么不同。“杂碎”一词也传到欧洲、日本。“杂碎”一词什么时候传入中国无考,可能就是靠梁启超的《新大陆游记》。
听人说,杂碎有两种:用牛下水为料的叫“牛肉杂碎”,用羊下水为料的叫“羊肉杂碎”。下水通常又叫头号“蹄肚物”,即牛羊的头、蹄及肠肚等。
做杂碎,洗涤是一件苦功。头和蹄必须用煤火,喷灯燎净毛,反复剔除毛根及垢物,特别是眼、耳、口、鼻,更要细心剔刮,加工到完全洁净为止。牛羊的肚肠要用清水灌肠,多次冲净粪及杂物,特别是牛羊的网胃、瘤胃和瓣胃,不但要反复洗涤,还需要用碱水泡,然后用刀刮去肚膜,才达到洁净标准。
下水下锅以后,把用布包好的矫味调料加入,再加一些促进肉烂的楂等物。待大滚后,叠进煤块,文火徐煮。到肠肚烂后捞出,继续煮头蹄,一直到基本上接近脱骨为止。
在铜陵吃的“牛头”杂碎是一只甜滋滋的牛眼睛,呵!吃了终生不忘!
后来有人将杂碎用到社会生活中去了,我在网里找到: “你们这帮死杂碎,嫩妈卖13,你们拿来上网,对不起!”
我又收集到:“不要叫它们骗子,骗子还有那么点智商,它们就是一滩杂碎,吃烩面长大的杂碎,”
或许在默契黑话中有一点流露。或像“杂碎”指无名小卒之类。上不了大堂的借用词。
川子草晴所想到搜集的“杂碎”语录,其实是“碎片”(没有成言语文章)
□ 不要把90‰精力化在人际关系之中。
□ 善恶之分利于成败之分。
□ 我不要太多的精力化到东张西望,一心一意去做事。
□ 一个人的生命始终如一的要洒落善良和爱。这是人的品格。 □
现代文化看到的误区:(一次听大家余秋雨演讲扎录)
1. 把庆典性节日活动大唱大擂当作“文化”; 2. 把搞笑娱乐定为文化全部; 3.
学者将帝王将相的历史(告别)当作中国的文化。
□ 文化是什么?是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。
□ 中华文化长寿(未能灭亡)的原因: 1.
我们大中华不想远征,不想人家的土地,希望世代坚守自已家园(农耕文化); 2. 我们不极端,中庸之道;
3. 不希望无虚“失控”自给自足,有序管理; 4. 内在理性。
□ 中华文化也有劣根性: 1.
只知道朝政(朝庭)、家政(家庭)公共空间缺少了解,不在乎公德。研究“妇道”“孝道”不在乎“人道”,人们只遵守“忠”、“孝”;
2.
不在乎“自证”缺乏“数字化管理”,不会认真去研究“真假”造成虚假。开天僻地有“误传”不会认真对待研究。
3. 不在乎“创新”,向后看。不分是非,少管闲事,真假难辨不僻谣。 4. 窠里“斗法”。
□ “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,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为止”。
□ 伟大的作品不存在雅俗。
□ 一个人的价值转移是在什么情形之下发生的。 □ 半透明的猥琐是作品战略性的设计。
□
城市的个性,是城市的文化现象。笑话;空降四个外星人。北京老大妈电告派出所,话说有恐怖组织空降;上海人说外星人可以买票参观;广州人说这个怪物可否吃了它;重庆人说三缺一,大家一起来搓麻将。
□ 中国人喜欢戏剧大团圆。把结构缩小了。皆大欢喜。
□ 海明威《老人与海》是文学未知结构的典范。
□ 胜利者与失败者是相对辩证的。失败是成功之母。
□ 人生路上直线有向着目标,曲线也能向着目标。直线前进有人格,曲线救主难道没用人格。
注:该篇杂说,是川子草晴摘编的,仅限水平供参考指正。
相关链接
杂碎